鱼羊西风发自凹非寺

  量子位公众号 QbitAI

  把 AI 用在马桶里识别“肛纹”,拿蜘蛛尸体做机械抓手,研究说话总倒装的人脑子里都在想些啥……

  这些正经研究集体出场,就知道“第一届”搞笑诺贝尔奖它又双叒来了。[手动狗头]

  (第 33 届“第一届”)

  还是熟悉的画风(欢乐纸飞机开场):

  还是熟悉的味道:

  颁奖嘉宾也一如既往的重磅(真·诺贝尔奖得主们):

  并且和众多国际大奖一样,不乏中国学者的身影。

  别的咱也不多说了,快来一起看看哪些获奖研究,能让你“噗嗤”一笑~

  公共卫生奖:“肛纹识人”智能马桶

  公共卫生奖颁给了一个马桶。

  这个来自斯坦福的智能马桶,乍看平平无奇:

  实则暗藏玄机——好家伙,马桶圈底下不仅装了尿液检测试纸,还带了4 颗摄像头

  摄像头们的分工非常细致:两个专注于测量尿液的流速和流量,一个专拍粑粑,还有一个专对菊花……

  作者正经表示,基于这些很容易就能装好的软硬件,研究人员就能对马桶用户的排泄物们进行长期分析,康康它们的主人有没有什么健康问题。

  当然,马桶嘛,可能一家人都要用。所以为了把数据精准对应到个人,这个斯坦福智能马桶上了两套生物识别系统:

  独特的肛纹识别和常规的指纹识别。

  简单分享一下论文一作 Seung-min Park 的获奖感言:马桶不仅能让我们保持清洁,还可以让我们保持健康。

  感谢搞笑诺贝尔奖。记住,Don’t waste your waste

  机械工程奖:死蜘蛛变身机械爪

  机械工程奖花落莱斯大学团队。

  他们研发出来的机械爪长这样:

  看这个蜘蛛型抓手是不是很逼真?没错,这确实是一只真·死蜘蛛。

  具体来说,蜘蛛是通过自带的“液压系统”来控制腿部运动的。于是,研究人员想到,用在蜘蛛尸体上敲入针头的方式,让这套液压系统连通外界,就可以通过控制压强,让蜘蛛变身“抓娃娃机”。

  这么一个蜘蛛抓手,可以抓起达自身重量 130% 的物体。

  另外,研究人员认为,蜘蛛抓手的优势在于,能够夹取不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并且能在户外环境中实现自然伪装……

  哦对了,蜘蛛很容易获得,也是这套机械系统的一大优点。

  这篇论文的作者之一,是西安交大校友 Zhen Liu,目前在莱斯大学攻读博士。

  营养学奖:筷子带点电,食物更美味

  营养学奖的获得者,是明治大学的宫下芳明教授。

  他的获奖研究,是一双筷子。

  这双筷子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电击你的舌头,让你吃饭更有滋味。

  配套产品还有吸管和叉子。

  说起来,这位教授很可能挺喜欢看吃播,毕竟他的研究项目里,还有能舔屏幕尝到味道的电视机……

  心理学奖:你会跟着路人一起抬头看天吗?

  如果你在马路上遇到一群路人抬头看天,你会跟着抬头看吗?

  还真有科学家认真研究了这么个事儿。

  他们设计了这么一个实验:

  在繁忙的城市街道上,分别设置了1-15 人不等的看热闹人群,让他们抬头望向一座建筑。研究人员会在楼上观察路人经过时的反应。

  观察了 1424 名路人之后,研究人员发现,看热闹的人数量越多,愿意停下来一起围观的路人就越多。

  换句话说,就是群体规模越大,行为被模仿几率就越大。

  再强调一次,这真的是正经研究,论文被引已经超过了 700 次[旺柴]。

  传播学奖:样啥长路回脑人的话说着倒

  说话倒装这事儿,可不是只有山东人会干。

  获得传播学奖的这项研究,就找来了两位“倒说”专家,他们的倒说模式还要更夸张些:

  会把 banana 念成 ananab,会把 baskets is fun(篮子很有趣)说成 nuf si teksab。

  了来过倒全完是的真。

  上一次听说这种事,还是周杰伦在《你听得到》里整的活。

  研究人员认真对这两位倒说专家进行了神经认知研究。

  结果发现,这两位的大脑还真跟普通人不太一样:

  专家 1 号相比对照组,在左侧海马旁回和梭状回交界处的一个聚类中显示出更大的灰质体积。

  专家 2 号在额中回、额下回以及右枕上回有更大的灰质体积。

  另外,这两位的大脑还显示出功能连接增强。

  化学奖&地质学奖:三叶虫亲戚化石舔起来有点美味

  嘶溜~地质学家 Jan Zalasiewicz 拿出淘来的三叶虫亲戚(类似于螃蟹和龙虾,已有 4 亿岁)化石,说了一句:美味。

  这种“对岩石的品味”一般人还真没有,但地质学家好像一般都有。难不成舔一舔(扭一扭,泡一泡)是一种神秘的仪式?

  为了解答这样做的原因,Zalasiewicz 舔了无数块石头后,总结出了地质学家舔石头中的门道。

  首先,把石头舔湿上面的纹理会更突出,这样可以更好地观察岩石颗粒的粒度、形状以及排列方式。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品尝到不同的味道,这是因为其中矿物质有所不同,这样也可以更好地区分岩石。

  此外舌头的敏感度更高,可以感受到不同类型岩石的细粒度差异。

  温馨提示:非专业人士不要随便舔石头哦,可能会有毒。

  文学奖:一直重复一个词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请看这群人人人人人人人:

  看起来古怪行为背后,就是一项古怪研究。

  大家可能都多少有过这样的感受:一个词念多了,就会感觉不认识这个词了。这种现象被称为Jamais vu(语义饱和)。

  Chris Moulin、Akira O’Connor 和他们的同事就针对这个现象,找来了一群人做实验,探究人在一直重复某个词(这里是 the)时的感受。

  结果发现:

  当参与者把同一个单词平均重复了27. 7 次时,就会出现“我好像不认识这个词”的感觉。

  另外,之所以选择“the”这个单词,是因为高频词更容易触发语义饱和。

  医学奖:数数尸体的鼻毛有几根

  这个研究很阴间,首先要数一数一具尸体的两个鼻孔中的鼻毛数量。

  这些鼻毛都长在哪儿?有多长?是黑色的吗?

  你绝对想不到,这一切和斑秃有关。

  是这样的,有斑秃的人在头发脱落的同时,也经常伴随着头皮、睫毛、眉毛和鼻毛的脱落。失去了鼻毛的保护,很多患者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鼻腔干燥、过敏等。

  为了更好地评估鼻毛数量及缺乏鼻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Christine Pham 和她的同事们就搞来了 20 具尸体做实验。

  结果发现左鼻孔大概有 120 根鼻毛,右边平均有 112 根,而且主要长在鼻子前部分,基本只向内生长约 1 厘米。

  教育奖:无聊地研究无聊

  就……很无聊。

  来自中国香港等研究人员专门研究了无聊——

  学生在听讲座前预想讲座无聊,会不会在实际听讲座时感觉更无聊。

  实验分两拨,一拨是自然听讲座,发现预期讲座会无聊的学生随后在讲座中感到更加无聊

  另一拨是在学生观看讲座前,实验性地操纵了他们的预期无聊感,结果发现那些在听讲座前被引导感到无聊的人,在听讲座时感到更无聊。

  结合前面的研究,我已经快看不懂无聊这两个字了……

  物理奖:凤尾鱼啪啪能量这么大?

  表层海水和深层海水怎么混合,风浪?潮汐?

  凤尾鱼啪啪啪也可以。

  18 年夏,研究团队在挪威西伯利亚半岛观察到连续 15 天沿海湍流强度很大,强烈的声音信号和海中漂浮的微小卵子揭示了一切,又是动物交配的季节。

  此前,海洋生物引起的湍流混合被认为效率并不高,但这次发现显示,鱼群疯狂交配等活动带来的搅动,效率与地球物理湍流不相上下

  One More Thing

  噢对了,搞笑诺贝尔奖搞笑归搞笑,奖杯和奖金还是要发的。

  奖杯嘛,就是一份 PDF 文档,获奖者需要自行打印出来。

  因为今年的主题是水,所以拼好的奖杯上打上了可乐的标,还写着:It may contain fewer than 12 cans.

  嗯,也就是一罐也没有。

  奖金嘛,那必须是金额庞大:10 万亿——但是津巴布韦币(已不再流通)。

  好了,今日份的搞笑就先到这里了,还有什么你心目中的“离谱”研究今年遗憾未能获奖?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大家一起开心开心~

  参考链接:

  [1]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9UQi0ORXv4

  [2]https://twitter.com/search?q=%23IgNobel

  [3]https://improbable.com/ig/winners/#ig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