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28 13:00:00 来自:燃次元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创
作者丨马舒叶
编辑丨谢中秀
2022 年,伴随着 Web3 赛道的火热,以及互联网大厂的收缩及裁员,不少互联网大厂“高P” (高级管理者或高级技术人才)出走 Web3 创业,互联网大厂人跳转 Web3 也一度成为潮流。
95 后的嘉华就是其中一员。
2022 年初,嘉华从某头部大厂跳到 Web3 赛道某 NFT 平台,面试时,尽管身在以高薪著称的大厂,但他还是被“大手笔”的 Web3 企业震惊,“年包涨了一倍。”此外,入职第二个月,碰上 NFT 行情大涨,他单月的绩效拿到了 10 万元。
但泡沫吹得大也易破裂。
2022 年中,随着 NFT 行情急转直下,嘉华重金买入的数藏产品“砸了不少”,曾经靠内部消息套利的他,却因为内部消息被“套牢”。
同时,随着加密市场骤然遇冷,嘉华所在的公司将原本计划调向迪拜的项目组修改为了调向泰国,再后来,嘉华听说“项目组还是要留在国内”,最终,项目亏损之下,嘉华所在的业务线被裁撤,本预计招聘的兼职岗位也全部取消。
伴随着项目被裁撤,春节之前,嘉华也“被动离职”,失去了工作。
Web3 由盛转衰,中间不过短短一年,而目前的 Web3,一半在缩招,一半在裁员。在求职市场上,Web3 也不再是互联网大厂人跳槽的好去处。
从“迫切期待跳槽”到“保守观望”,作为从某头部大厂出走创业的 VR 创业者,林立告诉燃次元,“大厂人不再着急跳入 Web3 了。”
企图跳往 We3 的大厂人被“卡住”也成为日常。“本来 2022 年 8 月就谈好了 10 月入职,但没想到 Offer 黄了。”某社交平台资深产品经理大东告诉燃次元。
2022 年 Web3 赛道火热。虎嗅的一篇报道曾表示,据不完全统计,2022 年 1 月 1 日-4 月 26 日,全球最大的风险投资之一的红杉资本以每周一家的投资速度,共投资了 17 家 Web3 公司。
但概念纷杂的 Web3,也在迎来分化。2022 年年初“缔造财富神话”的数藏市场在年中急转直下,“数藏平台收入普遍缩水 90%,玩家高价买入却被套牢”;以A-soul、柳夜熙为代表,虚拟人则“噱头十足却盈利甚微”,高额投入之下却始终难以真正“破圈”。
在 NFT 和虚拟人的前途不明之下,AI 绘画和 chatgpt 的出现,却让 AIGC 成为了资本追逐的新风口。
对于身处 Web3 的从业者来说,前路仍不明朗。
2022 年是一个漫长而“缺少信心”的冬天,对于加密货币这一周期性明显的市场而言,“冷静期”更显得尤为漫长。“2023 年,熊市还会持续。”林立悲观地预测。
Web3“一夜暴富的时代已经过去”,从元宇宙到 NFT 再到 AIGC,Web3 创业者们“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同时,还在等待“下一个热点”。
仅仅一年,泡沫破了
2022 年年初,林立从某大厂离职后,加入了某 VR 技术创业团队,并作为一名开发者活跃在 Web3 赛道。
作为互联网大厂跳槽到 Web3 的“吃螃蟹的人”,也有不少大厂人找他打听、交流 Web3 转行经验,或者求职。此外,从 2022 年中旬开始,不仅来自大厂的业务合作逐渐增多,同时交流会上悄悄多了不少大厂人的面孔。林立观察到。
“2022 年,无论是大厂中高层 Web3 创业,还是大厂人转 Web3 无疑是一股潮流,相比起之前的遍地草莽的 Web3 市场,‘互联网正规军入场’带来了更多的人才,尤其是技术人才。”林立表示。
相比于一片裁员之声、降本收缩不停的互联网大厂,火热的 Web3 赛道闪着金光,Web3 也曾是大厂人的下一个掘金场。
闪着光的首先是 Web3 赛道的薪资。除了“年包涨了一倍”“单月绩效拿到 10 万元”的嘉华,大东也表示,谈好的某 Web3 头部企业职位,“薪资至少涨一倍。”
其次还有无限的机会。刚刚入职该 NFT 公司半年,身为 95 后的嘉华,已经切实操刀起几千万美元的项目。大东也说道,根据职位沟通,“有机会独立负责亿万美元级别的项目。”
更别提,凭借“内部消息”,“嘉华”们仅是投资“数字货币”就能盈利不下十几万元。
在 Web3 赛道工作时,嘉华曾感慨道,“相比起求稳的互联网产业,Web3 才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但仅仅到了年底,情况就急转直下。
随着 2022 年 11 月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平台 FTX 被爆挪用用户资金、背负债务危机,不到一周“暴雷”宣布“破产”,整个加密市场迅速走低,导致加密货币价格暴跌,以比特币为例,2021 年 11 月,单枚比特币的价值曾高达 6.8 美元,而到了 2022 年 11 月,比特币价值一度跌至 1.6 万美元。
“Web3 从业人集体钱包缩水,甚至有人身家归零。”嘉华补充道。
风光无限的 Web3 也开始裁员。
“年底了,大家都不再关注年终奖,想的是先把手上的工作保住。”作为入行 Web3 行业 3 年的资深从业者,程成告诉燃次元,进入 2022 年 11 月,他开启了 007 的工作状态,周末也不过是“换一个地方办公”。
即便是疯狂内卷,程成所在的项目组也已在一个月内被从上到下“清洗”了一遍,最终侥幸留存的人,不仅年终奖取消发放,下到基层,上到高层,股权激励都要重新谈判,甚至全部员工“工龄清空”,都要换签合同,进入三个月试用期,不再缴纳五险一金,“如果不接受,就只能离职。”
图/年底求职的 Web3 从业者,来源/燃次元截图
在全球 Web3 市场,2022 年 9 月社交媒体巨头 Snap 宣布解散 Web3 团队及裁员 20%,11 月,进军元宇宙的 Meta 宣布裁员人数约为员工总数的 13%,总数达到 1.1 万人。
2023 年 1 月,美国第一家上市的合规加密交易平台 Coinbase 计划裁员人数约占整个公司的五分之一,此前该公司已在 2022 年 6 月裁员 18%。
大势向下,“原先想跳 Web3 的大厂人,也开始持观望态度了。”林立说道。
2022 年 8 月与公司谈好 10 月入职的大东,在通过面试,走完背调程序之后,先是传出公司内部裁员调整的消息,随后就是岗位名额的紧缩,他的入职时间被一拖再拖,最后 HR 表示,“由于业务调整,Offer 作废了。”
Web3,似乎走到了泡沫破灭的边缘。
NFT、数字人过气,开炒 AI、chatgpt
概念纷杂的 Web3 赛道,NFT、数字人都曾引领风骚。
“2022 年初,我做了一个 NFT 交易所,聚集了 20-30 个客户,不到一个月就收了几百万元。”资深天使投资人 RV 告诉燃次元。
国内首家数字藏品流通平台 Hotb 热吧负责人 panda 亦表示,“2022 年3-4 月份,国内各平台藏品基本上线秒没,平台月收益达到 50-1000 万元不等。”
以腾讯旗下数藏平台幻核推出的敦煌飞天系列数字藏品为例,发行均价不过百元,到了 2022 年中却一度被叫卖到 1.5 万元以上。
在 NFT 之外,虚拟人也颇受关注。
从虚拟人洛天依到虚拟女团A-Soul,2022 年,大厂纷纷入场数字人赛道,百度、腾讯、元气森林等都推出了超写实数字代言人,就在 2023 年春节,虚拟人亦扎堆出现在了各大地方卫视与网络平台的跨年晚会上。
图/四川卫视“三星堆摇滚天团”虚拟乐队(左),浙江卫视首位宋韵数字人“谷小雨” (右)来源/燃次元截图
但 NFT 摇摇欲坠,虚拟人也没找到落地的关键。
NFT 发行、炒作的热闹之下,数字藏品本身“利用区块链技术为产品大厂记号,证明其独一性,并支持链上流转”的技术性却“失踪”,panda 表示。
不少平台批量低价购入图片,甚至不上链铸造,直接翻倍“卖图”,“也正是因此,‘不接地气’的 Web3 目前并未实现真正的‘破圈’。”panda 无奈道。直到 2022 年 7 月,腾讯计划裁撤“幻核”业务的消息为国内 NFT 市场“兜头浇了一盆冷水”。
随后,随着监管趋严,平台禁止用二级交易炒作数字藏品,数藏品台收入缩水 90%,高歌猛进的数藏市场进入“冷静期”。
不过,2023 年 1 月 1 日,首个国家级合规数字资产二级交易平台——中国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将启动发布,平台交易种类包括数字藏品(NFT)、数字版权等。
“国家队”的入场释放出合规框架下的二级交易即将到来的好消息,“不管是国家队还是大厂的入场,都会给小公司带来冲击。”RV 表示,更多的“Web3 主义者们”仍在“关注新项目,静待时机。”
NFT 前途不明,从 2022 年迈入 2023 年,虚拟人赛道则在陷入疯狂“内卷”。
“卷技术、卷人设、卷运营。”某虚拟人技术服务商张洋告诉燃次元,数字人要想吸引用户,首先建模就是一笔重金投入,“二次元虚拟偶像”的模型设计费在 10-15 元之间,写实的数字人费用翻一倍,其次,“数字人的动作捕捉设备也在3-30 万元不等,后期软件服务的费用一年也要小十几万元”,而前期投入至少 50 万元之后,后期通过 IP 运营打造人设、推流也是一笔“看不见底”的投入。
因此,高投入使得大厂的数字人们成了“逢年过节偶尔亮相的吉祥物”,张洋表示,如今的数字人俨然沦为大厂进军 Web3“装点门面的号角”,更不用提数字人核心的交互技术的优化,“大厂在削减开支,小厂又缺乏技术人才,使得当前的数字人很难带给用户眼前一亮的体验。”
与 NFT、虚拟人的境遇不同,2022 年年底,AI 绘画和 chatgpt 为 Web3 打入了一剂“强心针”。
Midjourney、Disco Diffusion 等 AI 绘画工具能让绘画小白生成大师画风的画作,OpenAI 发布的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能够创作诗歌、撰写网文、编写代码。
革新式的技术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前景,也引发了资本的关注。国泰君安分析师陈筱此前预测,未来五年,AI 绘画在图像内容生成领域的渗透率将达到 10-30%,相应或将有 600 亿元以上的市场规模。仅 2022 年 11 月,国内生成式 AI 平台 TIAMAT 在短期内就获得了 DCM 的数百万美元天使轮融资。12 月,主打 AIGC 创作的”AI 乌托邦“也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不过,不管是 AI 绘画还是 chatgpt,关于数字版权的讨论甚嚣尘上,而其商业化模式也“并不明朗”,根据 6pen 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60% 的 AI 绘画用户从未开通付费服务,而付费用户大多都在百元以下,超过百元的付费用户仅占 10%。
实际上,无论是 NFT、数字人,还是 AI 绘画,人们正极力得寻找 Web3 世界的入口,但 Web3 至今似乎仍然缺了些“地气”。
“Web3 应用还是太小众了。”panda 无奈地表示,在社交、运动、游戏等场景内,“Web3 还未跑出如微信、keep、王者荣耀等真正破圈的应用。”
以游戏为例,“不少游戏美工差,动作不流畅,玩法过于简单,玩到最后全都变成了金融工具。”这也使得不少创业者“只想狂炒 Web3 概念赚快钱,不愿意用技术真正解决某个现实生活中用户的需求”。
“也正是因此,‘不接地气’的 Web3 目前并未实现真正的‘破圈’。”panda 补充道。
2023 年,Web3 能好吗?
2022 年的冬天对于 Web3 从业者而言漫长而“缺少信心”。
对于加密货币这一周期性明显的市场而言,“冷静期”亦显得漫长。悲观和恐慌的情绪弥漫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趋利而来的“玩家们”决心“攥紧钱袋子”,大户们正“疯狂提币出逃”。
以全球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为例,《福布斯》分析师汇总多家数据分析平台数据并指出,币安交易所自 2022 年 11 月以来出现了约 120 亿美元的资金流出。此外,根据《福布斯》估计,随着市场动荡,仅币安停止对比特币现货交易收取费用的决定,就将导致其每年损失约 30 亿美元收入。
不过,对此林立则表示,“对于 Web3 各个应用场景的初创公司而言,现阶段的用户仍然是趋利的。”这也一定程度上使得产品设计更为“逐利”,正如 2022 年短暂走上巅峰的数字藏品,后期一度舍弃基础的技术性和艺术性,“为炒作而炒作”,成为了“JPG 图片”。
除此之外,RV 告诉燃次元,热潮之下,不少创始人打着 Web3 的幌子,实际上“是为了坑投资人的钱”,不仅项目白皮书在谷歌能达到 20% 以上的查重率,而且存在严重的学历造假,“不少标榜自己是清北或者耶鲁哈佛毕业生的,实际上连大学都没读过。”
对于愈发谨慎的资本来说,无论是数字人、AI 绘画还是元宇宙社交,面向C端消费者的 Web3 创业者们,往往空谈“前景”而无“钱景”,或许 Web3 创业者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根据研究公司 PitchBook 的数据显示,加密市场初创公司正处于吸引投资的艰难时期,而在 2022 年第四季度,该行业风险投资已跌至近两年来的最低水平,比 2021 年同期下降了 75%。
图/2022 年加密市场 VC 投资趋势图,来源/DeFi 之道
在这样的至暗时刻,偏向B端的技术向企业似乎比较稳定。
如今,林立带领的 VR 技术团队正在试水“VR+ 文旅”、“VR+ 健身”等新的业务场景,此外,疫情之下,“VR+ 医疗”的需求水涨船高,林立也准备在 2023 年扩招更多的技术岗位。
在虚拟人领域,虽然极度“内卷”,但随着国内互联网大厂及众多品牌争相推出虚拟人,张洋告诉燃次元,2022 年下半年,公司接到了不少“大单”,收入反而比上半年增长了 30%,虚拟人作为企业代言人不仅能吸引更多Z世代的关注,也被验证了“接广变现”的潜力,如今他们正在测试通过 YouTube 等渠道“试水”海外市场。
在林立看来,“2023 年,熊市还会持续下去。”但林立也直言,“对于技术驱动的 Web3 企业“而言,熊市反而会让投资人和玩家低头向下,回归到技术本身。”
下一步,国内 Web3 人的目标是出海,“相比起为人熟知的新加坡、迪拜,政策合规后的香港成为了 web3 创业者们的新选择。”
不过,当前“国内创业者能够搭建起优秀的技术团队,但是海外市场运营的能力始终欠缺”,而建立起能“讲出好故事”的运营团队,这或许是不少创业团队出海最大的阻碍,“获得加密用户的关注本身,就是一种成功。”RV 补充道。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国内的 Web3 行业仍在初期,无论是元宇宙、NFT,还是如今的 AIGC,落地与变现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否则只能是一场热闹,甚至一个泡沫。
参考资料:
《盘点元宇宙的 2022:3 次洗牌,1 个机会》,来源:剁椒 TMT。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
*文中大东、张洋、林立、RV、panda 为化名。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